资讯内容
第12课 眼疾手快——反应时间的测定
第12课 眼疾手快——反应时间的测定
任务导航
我们生活中说“眼疾手快”是指从眼睛作为传感器接收到视觉信号,大脑分析后作出动作指令,再控制手做出反应的整个过程。在上节课当中,从按下绿旗到第一次按空格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反应时间。
本课,我们通过小猫造型的变化来测试视觉反应时间。小猫手中会突然拿起一个棒子,测试者看到小猫拿起棒子后立马单击小猫,使用计时器工具计算反应时间并让小猫说出反应时间,如图12.1所示。


(a)变化前 (b)变化后
图12.1 测试反应时间
Follow me
图12.2是原始程序,为了增加猫变身的不确定性,让猫等待随机数秒后再变身,变身后,计时器归零。看到猫举起了棒子后,按下小猫测定出反应时间。
![]() |
图12.2 反应时间的测定软件 |
DIY
你的视觉反应时间是一个定值么?建立一个链表“结果”将多次反应时间的数据存储下来。记录20组数据,将数据从链表中导出,利用Excel中求平均值的功能,自动计算平均值,如图12.3所示。
![]() ![]() |
图12.3 求平均值 |
测得平均值为0.897秒,还需要多次实验,看看我的反应时间是否稳定。
想一想
- 图12.3中左侧表格的第一组数据是否应该删掉,为什么?20次实验数据的散点图如图12.4所示
|
图12.4 第一次测定反应时间的原始数据 |
- 使用图11.3右图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按钮,能不能求出20次实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有没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到我的视觉反应时间?
Follow me
如图12.5所示,用变量求和来统计20组链表“结果”的总合,再计算出平均值表示出来,这里要注意变量i的使用,可以使用编辑菜单中的“开始单步执行”来体会每次循环中,i数值的变化。
![]() ![]() |
图12.5 计算平均值的代码 |
想一想:既然Excel用起来很方便,有没有必要编写代码来计算平均值?
DIY
请你使用

代码,研究一下你的听觉反应时间,看看平均值与视觉反应时间相比,那个大。
想一想
- 既然程序可以计算出平均值,那么能不能编程计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 可不可以将数据可视化?
知识着陆
- 脚本:计次变量i的使用
- 编程习惯:使用“单步执行”来调试和理解代码
创作天地
- 在测量听觉反应时间时,使用代码
- 一位同学觉得,既然每一句代码都要消耗时间,那么图11.2中的
- 图12.6是一位同学听觉反应时间和视觉反应时间的散点图,你能从图中得出怎样的结论?
|
图12.5 视觉反应时间和听觉反应时间的比较 |
- 一位同学完成了听觉反应时间的可视化程序,如图12.6所示左上角红色的星星代表20组数据,蓝线代表平均值,你能仿照她的程序试一试么?
![]() ![]() |
图12.6 听觉反应时间的可视化 |
- 图12.6所示的程序的一个缺点是,数据的可视化和数据的采集是分离的,你能想办法将他们同步起来么?
- 将本次课的实验数据写成一个实验报告
视野拓展
你是否见到过舞台上的演员在和大屏幕上投影的虚拟人打斗?这种用计算机增强现实世界中事物互动效果的技术成为增强现实技术。你可以在创客嘉年华的网站上看到很多这样的案例(http://tech.qq.com/all/ckjnh2012.htm)。此外你还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增强虚拟技术呢?用一些简单的材料把你的显示屏上的互动艺术作品变得更有创意吧,对着它拍手,它会变换不同的花给你!

12.7 增强虚拟:我的心中每天生出一朵花
如图12.8所示,这个作品的核心效果就是麦克风传感器,通过声音响亮作为是否变换造型的标准。那么有一个问题等待你去解决:如何判断音量值大于多少的时候才算“声音响亮?”仔细研究一下吧。


图12.8 造型设计和核心代码

- 就不能改成

- ,因此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执行100次

- 所需的时间,你能和他一块儿研究一下么?到底

- 的位置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 和

- 会有什么区别?
- 上一篇
第11课 二百club——计时器和散点图
第11课 二百club——计时器和散点图 任务导航在数字科学家的小圈子里面,有一个叫200俱乐部(200club)的精英团体,加入的标准是30秒内可以按200次空格。之所以成立这个俱乐部,是因为许多电脑游戏中涉及到每分钟电子次数这个概念,一分钟内按键的次数越多,说明按键速度
- 下一篇
第13课 游侠比武——只适用于该角色的变量
第3单元 数字工程师 学习完了数字科学家这个单元之后,你应该具备的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项目技术攻关的初步能力,现在就是你小试牛刀的机会,本单元除了要展示同学们的游戏作品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在接近真实的工程情境当中对自己应用程序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得到提升